p总是一家A4广告传媒公司的老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那种“总”。

公司不大,带P总也就12个人,部门架构确是很齐全,什么视频组、广告组、文案组、推广组、市场组、销售组、财务组、行政组、后勤组,等等,却是一应俱全。毫不夸张地说,基本每个职位的员工都是“官”,但是,真正有实权的,当属P总和他的副总H总,因为P总基本在外应酬和各种混圈子、拉业务,鲜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公司内部管理上,所以H总做副总裁之职,行总经理之实,宛如“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公司前两三年的业务也还可以,每个月稳定至少有2-3个新增客户合作,这对于一个小的广告公司来说,已经算很滋润了,毕竟客单价很高。几十万上百万的都算小单。但是,到了2020年,特别是发生疫情之后,公司的业务开始一落千丈,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各行业都难,现金流都没那么充裕,所以各种业务合作也就没有预算了。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到2020年底,其他同行都不同程度地恢复业务,P总公司还是感觉一蹶不振。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私域服务机构的冲击,这属于跨界打劫。

因为P总在2015年做O2O广告业务认识了我,知道我最近在做私域流量运营。所以,P总找到我。

P总大概是昨天中午约的我,太阳很盛,星巴克的咖啡特别浓郁。寒暄之后,他就向我介绍了公司业务背景和目前的困境,我随口问了他公司架构,因为我们做私域咨询的项目,是需要甲方团队配合的,所有会问到组织架构,也就有了上文的介绍。他现在的需求有两点:一是希望我们能帮助他做一下私域营销顾问,希望把以前老客户用起来,特别是朋友圈营销和视频号推广业务;二是,他接到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项目,属于那种全品类的平台,他准备入股合伙,因为是C端的,比较适合社群+直播的打法,他希望这个项目能带来一定现金流给广告公司注入新血液。

我听完他的介绍,就项目的详情情况,比如项目背景、资源、优势、渠道和流量、产品和价格等等多方面提问,看得出来,他的眼光里充满诚意,好像在等待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在这种诚意中有透出几分焦灼。我是做了好几年的销售的,察言观色还是有江湖经验的。

不过,在这种期待的眼神中,我陷入了沉思。

第一个项目,是公司内部的问题,以这么高的客单价广告产品来说,社群或者私域成交的可能性不大,连裂变也是渺茫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在营销模式上,而是在公司内部经营和管理上。P总还不懂总经理的内涵,总利润=经营收入-管理费用,内部管理问题导致成本费用过高,最终也会把企业给拖垮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哲学上说,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P总的公司业务发展不起来,表面上看是市场变了,是外部环境变了,但是,为什么同行还是可以相对有点起色呢?同样的阳光雨露,为什么有的树苗茁壮成长,有的树苗却慢慢枯萎了呢?

一,没有大公司的命,却犯了大公司的病。你想啊,一个小小的公司,加起来不过两个巴掌左右的人,却去听那些所谓的企业培训大师说,人才架构要专业化组织,搞得人人都是官僚主义、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本来就是上下游一起干活的同事,因为部门架构的划分,成了翻车互相甩锅的导火线,所以,慢慢地,大家都变成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摸鱼状态,也就故步自封地保守,业务哪里能向好发展呢?

二,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不管内部天天瞎忙活外部,没做好第一业务而盲目开拓外部业务,都是不可取的。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在明知发生了内部问题还不解决的大前提下,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外面,外部经营得越好,内部倒得越快,须知,千里之体溃于蚁穴,尤其是在小公司,自己没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还不能有一个好的副手能解决好,那必然是失败的,你想想,刘备托孤,阿斗还有诸葛亮呢。在第二把手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尤其是在这种伪扁平化管理公司,你要想想是不是中层管理出现了典型问题,是要反思和躬身来一线解决问题了,怕的就怕,一直拖着问题不解决,还幻想借助外部项目实现内部救火?

三,管人、管事、管钱。三位一体,钱是核心。在P总介绍他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时,我故意穿插一些问题来试探他的预算和分钱格局,一方面是我们做咨询的被白嫖多了,职业使然,习惯性试探,一方面是如果确定是咨询项目,需要甲方内部推动时,我们要了解甲方项目组的薪酬结构,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激励机制,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压根推动不下去,项目也就夭折了。问题恰恰出现在P总公司的团队,俗话说,旁观者清,在我看来,两三人的小部门的lerder是最轻松的,钱多事少,苦逼的是底层,在这种责任和权利不对等机制下,想推动项目进行,难以上青天,因为现实中没有人是傻逼,心理都有一套自己的算盘。

所以,我大概知道第一个项目我是接不了的,我不想趟这趟浑水,相识一场,我会把我思考和知道的告诉P总,这已经是我能做的最大的努力了,至于效果,还得看P总自身的造化和悟性了。

那么,第二个项目,我认为也是接不了的。因为我在和P总交流的时候,他直接开门见山和我说,他要借助合伙人的流量和资源,自己负责招商,找供应链,在供应链上私下加价,还非要加25%,因为他的这个项目,要想快速变现,只能做高频的品类产品,而生鲜是首选,但是,生鲜本身在你起盘的时候,你的体量还小,很难找到源头,在这种情况下,你还非要加价25%,合伙人不用再加价,你已经卖不动了?多多卖菜、美团卖菜、橙心优选,不香吗?在平台还没有足够知名度的情况下,你还没有价格优势,连李佳琪和薇娅估计都卖不动吧?我能卖得动吗?我区区一个私域代运营能逆天改命吗?

所以,最后,我是婉拒了P总,最根本的是,我不能从根源解决他自身的问题,思想层面意识不一致,所以没必要一起玩。我之所以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是想告诉大家,私域代运营真的不是万能的,它做不到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你千万别把私域代运营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你先要学会反思怎么解决自身内部问题,在内部存在违反客观规律的问题的前提下,外部的私域代运营是不可能咸鱼翻身的。

大家一定要有这个理念,先经营和解决好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