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什么?很多人就简单地理解为微信群。虽然我们常见的社群几乎都是以微信群或者企业微信群的形式呈现的,但是,社群本身不仅仅是微信群。

 

社群简单来说,是商家为了更好的帮助用户解决产品需求,通过微信群、QQ群、抖音群、快手群、淘宝群等形式来销售自家产品,并对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社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家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爱好,聚集在一起交流,这样的群体便是社群。

 

要回答社群怎么运营这个问题,还要了解社群的常见类型。本文讨论的是商业社群。以商业社群为例,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

 

1.产品群:产品群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往往是通过福利、秒杀、复购、活动等形式来运营的,从时效性来说,还可以分为快闪群和长期群。快闪一般适合于复购低或者折扣优惠大的产品,可以是小样、体验装、试用产品、引流产品等。而长期群是综合来说复购高、活跃高、可持续运营的群。

 

2.粉丝群:粉丝群也叫用户群,一般我们是按流量漏斗的运营方法论来对用户分层精细化运营的,常见的有泛粉群、铁粉群、koc/kol群。现在很多企业都重点运营头部20%的koc群,它是通过泛粉到铁粉一层层漏出来的,这是需要长期运营和培养的。

 

3.服务群:也叫品牌群,主要是官方对外展示名片、提供售后支持、品宣文化种草、有共同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群,小米社群、酣客公社、秋叶PPT、三节课等机构/个人的IP社群就是这类社群。

 

4.B端群:如果说前三类社群是针对C端的话,这类群主要是针对B端,一般是为代理商或者商家而组建的社群,较常见的有微商社群、招商加盟群、企业资源群(如群响)、VIP代理群等。

 

当然,上述分类只是针对商业群的常见形态划分的,并不是全部概括了所有类型的社群。所谓商业化社群,都是企业基于商业变现的目的而建立的社群。对于不同的社群,其实是有不同的运营方法和技巧的,我们曾经就不同的行业细分抽象和概括了不同的社群模型,最终的社群模型是由行业和产品决定的,再往更深的地方说,是由对应行业的现状、产品单价和复购以及背后用户的消费画像所决定的。

 

所以,基于不同商业社群的逻辑,我们也是可以从中抽象出相同的特性的,以共性来指导实际执行社群落地的方法。我想,在如何运营的问题上,是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的。

 

第一、社群的背景调研现状决定了社群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设计。

 

我们知道,社群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一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为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而聚在一起形成了社群圈子,所以,你要组建社群的一个充要条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社群价值,也就是你为大家提供什么价值、你有什么吸引大家聚集在一起的东西、你的社群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等等。这些,在策划社群项目之前的市场调研,你是需要通过对产品、价格、人群画像、渠道、流量、用户习惯、地理位置等不同的维度来总结出来的,比方说,作为一个多年深耕天猫和实体店的品牌方,我建立一个“绘本群”,我能提供的价值是:1.最新的海外绘本资讯和货源;2.社群交流和分享等ugc提供平台;3.本地宝妈线下活动;4.异业联盟福利,如艺术体验课、餐饮霸王餐试吃活动、品牌内部福利购优惠名额。

 

第二、社群的共识和归属感决定了社群规则和运营体系。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也许接触过不少微信群,大多数群都逃不过14天直接“死群”的命运,一来是新鲜感没了管理群的热情冷下来了,二是主要是你发现群里慢慢开始有人发小广告了,你踢还是不踢呢?踢吧,本来人就不多你还要做流量增长;不踢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大家也就认为你默许了这种广告行为就放开胆子发广告,也就慢慢死群了。所以呢,正确的做法是在建群之初就要设置好群规则,通过群公告告知群成员,大家互相监督,共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广告党。当然,实际有人犯规了,也可以通过群聊提示发红包作为惩戒,或者私聊警示、提醒撤回。在策划运营体系的时候,是要牢记群规则的,就好像立法要参考宪法一样,避免有冲突的地方,特别是在群维护、群促活、群互动方面要心中有一面旗杆。

 

第三、社群的消费频次和线下场景决定了社群活动体系。

 

社群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可以作为线下场景的补充和感情的维系,简言之,社群不过是把线下的生意搬到线上做了,把线下的感情交流场景搬到线上。社群有三大基本属性:社交属性、商业属性和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是第一属性。社交的本质是感情的建立、维系、交流、升级信任,只有把社群的朋友关系、熟人关系经营好,才是基础。在这之上,我们要策划相应的活动,要跟随感情升级的阶段和步骤,也要根据产品消费的频次,要根据社群的关系决定是否要做深度的线下活动。想到这,我就想起几件搞笑的事情,就是有客户找我们代运营,卖农药、电线杠、瓷砖、户外LED广告灯箱,我只能赤裸裸的拒绝他们,首先不说基础流量差,复购这么低的产品,加上客户是小众群体,转化太难了。

 

第四、社群的变现逻辑离不开消费总额计算公式。

 

我们学营销的,多多少少接触过营销大师杰·亚比拉罕,他总结了著名的销售额营销公式,那就是:

成交总额=客单价*流量*转化率*复购(消费频次)

 

社群的本质也是一门生意,不过是线上生意,所以,社群的运营和变现是离不开这个公式的。你要提高社群业绩,要么提高客单价,要么提高流量,要么提高销售转化率,要么提高复购。

 

这四个指标,我们拆分来看:

 

1.客单价:如果只是提高单品客单价,相反销量会相应下降,所以你要通过社群A/B测试,找到最佳的价格节点,这个临界点可以达到收益最大化;所以一般我们是考虑产品组合的形式来提高客单价的,因为组合套餐可以给产品提高附加值和溢价空间。

 

2.流量:这里的流量包括存量流量和增量流量,存量流量是你的固定客户的流量池,它本身是固定数量的,但是可以通过客户转介绍、社群裂变、朋友圈海报裂变、微信分销裂变带来增量,提高增量相应的会提高销售总额GMV;增量流量指的是每天、每周、每月通过渠道的布局自然新增的流量,如线下门店平日和周末、节假日的客流,如果是实体店,还可以和社群很好地配合,一方面可以把线下的流量加到店长微信加到社群,一方面可以把社群的流量反哺线下,特别是配合一下门店活动。

 

3.转化率:如果你做过社群,你就会知道,社群的转化率是一个平滑上升的抛物线,但是到了一定峰值就已经是极限值了,这个取决于产品品类、客单价和运营水平。一般高客单的产品是不适合在社群做成交的,我们的经验是1500元以上基本就是高客单了,除非是优惠空间透明的大品牌,比如你在社群秒杀京东链接的2000元的苹果12手机。高客单转化可以靠私聊来做成交,当然,成交周期也会长一些。

 

4.复购:我认为,社群的复购率针对单品来说是不可人为改变的,比如你是买面膜的,它的使用周期是1个月,你在客户首购一个月还没结束价格没有优惠的情况下就反复去营销客户,这和“骚扰”无异了。社群的成交活动应该是根据产品本身复购的大数据来策划和执行的,违背了客观规律的运营,一定不是一个好运营。针对同一客户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品类来提高复购率。

 

 

洋洋洒洒,就社群运营的基本面唠叨了不少,如果放到私域代运营的项目来说,找社群代运营公司,我觉得要从专业性来考量。所谓专业性,就是针对你所在的社群的运营方法、策略和上升到对所在行业、产品社群案例、社群打法、社群模型有深度的看法,而不是对社群运营一刀切,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之类的标准话术、策划方案等的商务沟通。你要思考的是,代运营公司是怎样思考和你达成合作的底层逻辑,包括思维、运营、细节等。正规的代运营公司都会先做方案的,你可以通过方案策划、讲解和沟通来综合判断。

 

好了,关于社群运营和找社群代运营公司的核心注意点就简单和大家分享到这里。